日前,一年一度的中国饲料工业展顺利落幕。作为行业盛会,其留给业内的思考,并不会随着会展的结束而终止。展会期间召开了大大小小的论坛、会议和活动,也无不传递着畜牧饲料业当前的语境和心境。
在会展同期举办的2015年饲料原料论坛上,相关部门领导和业内专家各抒已见,对畜牧饲料行业的现状和未来格局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对畜牧饲料行业新常态的系统诠释。
不用新常态来理解,就会迷失方向
30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特征是速度快和波动大,而背后是资源、环境、社会和谐等各方面所付出的沉重代价。长时间以来,人们习惯了经济快速增长,很自然地会认为,只有增长够快才是“正常”的,不快就不正常。
“现在是7%的增长,难道说现在增长就不快了吗?国际比较而言,我国经济增速一直保持世界各国前列。为什么鹤立鸡群还不开心?”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在该展会上慨叹。
潘建成给出最新数据显示,37个月以来我国工业品价格的同比持续下跌,持续15个月环比下跌,这是产能过剩的反映。“而去年7%左右的年增长率,是6年来增量的最高值。”如今,压力下能保持7%以上的增长实属不易。支撑我国增长动力的结构性转换是:三产比重持续上升,且与二产业比重差距拉大。2015年一季度第三产业比重更是首次超过一二产业之和,即GDP的一半。从投资占比的趋势变化可以预示,未来第三产业发展会进一步加快,值得注意的是,农业投资成温和回升态势。
他介绍,而这其中的动力来自于消费。消费(相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增强。消费的分化、变化中受挤出政府泡沫影响较大,目前基数影响逐渐减弱。限上零售在2011年与2014年的较大差异,既与挤出政府泡沫有关,也与零售业态变化有关。在政府消费挤出泡沫的同时,消费贡献份额仍在上升,表明消费内在动力在增强。
潘建成可谓简笔勾勒出了当前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历史背景图,他给出了新常态下人们应有的共识:要积极面对经济发展形势新与旧的变化,彻底告别过去的资源型增长模式是必然。显然,我们不能用百米冲刺的速度去跑马拉松;新常态下需要用平常心来对待。各行业需要淡定、从容、智慧地对待新常态下的发展;短期调控来看,我国经济将更加平稳、更有针对性,注重激发市场自身活力。
他也指出,新常态下经济成败的关键,来自于改革的决心。
畜牧业新常态:消费需求改变,产能结构进入新状态
了解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在此背景下,畜牧业发展的新常态又该作何理解,或者说畜牧业的新常态有哪些特征,这早已成为畜牧业界人士的关注点。
恰逢此次饲料展上,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希荣作了较为详细的解读。
李希荣说:“畜牧业也是新常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在深刻理解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基础上,充分认识畜牧业发展的新常态,进一步理清畜牧业新常态的一些基本特征。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研判形势,进而做好技术支撑工作。”
当前畜牧业新常态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畜产品消费形式发生新变化,消费需求总量进入到平稳增长的新状态。近些年来,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八项规定、各项制度的出台,把过去畜产品消费总量中的“泡沫”捅破了。“泡沫”主要是浪费型消费和过度型消费。这个“泡沫”被捅破之后,消费总量会明显减少,畜产品消费总量回归到正常状态。
其次,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新变化,总体上进入到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短缺和阶段性有余并存的新状态。前些年供求关系矛盾比较大的是牛羊肉,这属于结构性短缺,今后还可能会长期存在。尽管今年活羊和羊肉的价格在连续十几年增长后,出现小幅下降,并不能说明它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是好多因素影响的结果,包括小反刍兽疫,进口羊肉的冲击,前面讲的两种消费量下降等。阶段性有余是指猪肉、禽肉供大于求,价格走低,效益下滑甚至亏损。
第三,畜牧业生产能力发生新变化,调整产能结构进入新状态。近几年,畜产品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有的品种已经严重过剩,在需求受到抑制后更加突出了,尤其是生猪、部分禽类产能是严重过剩的。畜产品在现行政策和经济背景下处于平衡甚至紧平衡,对产业和农民是有好处的,如果出现供大于求,受打击的是畜牧产业,受损失的是农民。保供给是第一任务,但是必须要思考如何调节产能,避免严重的供大于求。
第四,国内外畜产品价格比发生新变化,畜产品市场进入到一个价格倒挂、差距不断拉大、进口产品冲击不断加剧的新状态。现在许多畜产品包括猪肉、牛肉、羊肉及牛奶等,国内外的价格倒挂现象非常严重,如果不进行监管约束,我国产业受到的冲击是致命的。
第五,畜牧业生产布局发生新变化,区域布局进入到南压北扩的新状态。南方受资源条件限制,尤其是环保条件要求提高后,养殖空间越来越小,有的地方政府甚至出台一些限养禁养的措施,使一些大企业的养殖基地逐渐往北方转移,而且转移速度会不断加快,南方压缩生产,北方扩大产能。
第六,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新变化,生产经营主体进入到散户退出加快与规模化速度放缓并存的新状态。今后几年散户的退出可能进一步加快,但是规模化发展的速度可能要放缓。这是由效益不高决定的。近些年工矿企业、房地产商投资的大型规模养殖场,部分处于经营不善、闲置的状态,即便是长期搞农业的企业,也放缓了扩张的速度。这也是调整产能的需要。
第七,畜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发生新变化,规模化养殖进入到用地环保双重制约日益趋紧的新状态。过去很多土地属农村集体所有,现正逐步将土地确权给农户,用地将更难。同时环保约束将越来越严,环保法和规模养殖场污染防治条例均有明确严格的要求。
第八,畜产品的营销方式发生新变化,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销售将进入到直销、电子交易、期货贸易、网购等多元化发展的新状态。很多活畜会进入电子交易,这种新型交易形式的发展将越来越快。新生代成为消费的主力后,更愿意接受网购这种便捷的方式。
第九,消费结构和消费意识发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免责声明:本文信息来自互联网收集,主要供大家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我们深表感谢!如有侵权,敬请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并致歉。
相关新闻


危险废物管理计划

2022 年一季度山东省畜禽养殖成本收益测算

山东兴安动物药业荣获2021年度山东省兽药、饲料生产企业双A级评定
总部地址:奎文区新华路与健康街交叉路口金江大厦11楼
基地地址:山东潍坊昌乐崖头工业园1号
业务电话:0536-6946838 邮箱:xayaoye@126.com
页面版权所有 :山东兴安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鲁ICP备11018322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潍坊

扫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