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以来,我国现代畜牧业建设稳步推进,在保证畜产品有效供给、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和维护草原生态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撑。
畜牧生产保持稳定增长,品种日益多样化,畜牧产业基础不断夯实,经营体制机制不断改革发展,成效显着。数据显示,2014年,畜牧业总产值已超过2.9万亿元,人均肉类占有量达64公斤,直接从事畜禽养殖的收入占家庭农业经营现金收入的1/6,畜牧业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达583家,占比达47%。
转方式增强综合生产能力
全国畜牧系统坚持“稳猪、保禽、促牛羊”的基本思路,强化市场引导,抓好政策落实,化解产业风险,全面提升畜禽综合生产能力。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已成为保障畜产品供给的主力军。“十二五”期间,中央累计投入149亿元支持近3.8万个规模养殖场户基础设施改造升级。2010年以来,启动实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规模养殖已成为保障畜产品市场有效供给的主要力量。2014年,全国生猪、蛋鸡、奶牛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到42%、69%、45%。
——畜禽种业科技创新取得明显突破。近年来,先后发布实施了生猪、奶牛、肉牛、肉羊、蛋鸡和肉鸡遗传改良计划,良种繁育体系初步形成,良种选育和供种能力显着提升。“十二五”以来,全国共培育畜禽新品种配套系39个,其中自主培育的蛋鸡配套系已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40%以上。
——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目前,畜牧业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583家,占比达47%。畜牧业“产加销”一体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势头加快推进,形成了一大批“企业+农户”、“企业+合作社”、“企业+基地”等形式多样互惠双赢、利益共享的生产经营模式。
专项整治提升质量安全水平
各级畜牧部门全面落实中央关于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认真履行饲料、生鲜乳和“瘦肉精”监管职责,坚持用“四个最严”推进突出问题整治,“产管并重”健全长效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
——深入实施新法规,推动饲料企业素质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持续向好。修订后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公布施行后,及时出台配套部门规章,组织开展《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示范创建,完善饲料质量安全监测计划。
通过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制度的有机衔接和协同作用,饲料企业小乱差的状况明显改观。从2010年到2014年,饲料产品抽检合格率从93.9%提高到96.2%,饲料生产企业数量从10843个减少到7617个,年产10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集团从17个增加到31个。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免责声明:本文信息来自互联网收集,主要供大家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我们深表感谢!如有侵权,敬请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并致歉。
相关新闻


危险废物管理计划

2022 年一季度山东省畜禽养殖成本收益测算

山东兴安动物药业荣获2021年度山东省兽药、饲料生产企业双A级评定
总部地址:奎文区新华路与健康街交叉路口金江大厦11楼
基地地址:山东潍坊昌乐崖头工业园1号
业务电话:0536-6946838 邮箱:xayaoye@126.com
页面版权所有 :山东兴安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鲁ICP备11018322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潍坊

扫描关注